2)6.公孙鞅的理想_大秦:我的辉煌从商鞅变法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任一国之君的艰巨使命的。

  要知道,治理好一个国家,驾驭好天下黎庶臣民,需要国君拥有超越众人的非凡智慧。

  公孙鞅稀罕的并不是国君高高在上唯我独尊的荣耀光环。

  他需要的是得到一个充分展示自我才智,谱写自己人生价值的舞台。

  没错,公孙鞅有着卓越见识,有着满腔抱负。

  作为国家的一份子,公孙鞅比谁都更清楚。

  身处列国纷争诸侯争霸的历史时代,弱肉强食就是这个时代的唯一规则。

  残酷的生存淘汰法则!

  出身贵胄的公孙鞅,耳闻目睹了卫国日渐衰落的残酷现实。

  也见证了身为卫国国君的君父安于现状碌碌无为的落寞与无奈。

  身为卫国公室一员的他,实在不甘心自己的祖国成为列强砧板上的鱼肉。

  公孙鞅自懂事以来,便寻找着让国家强大的办法。

  他自信他找到了。

  他喜好研读法家及刑名学说,也自信自己能够担当得起挽救日渐衰落的祖国的艰巨历史重任!

  他不止一次地想,如果自己能够登台执政,成为左右卫国命运的主宰者,一定要大显身手。

  他就可以毫无顾忌地实施自己的兴家安邦富国强兵之道!

  就有可能改变卫国频临被列强蚕食的被动命运。

  但是,残酷的现实却是这样地让他屡屡碰壁,让人无奈!

  为什么?

  就因为自己不是嫡子身份,导致彻底失去了公平竞争的资格!

  自己纵有天大的才能也无从施展啊!

  他在内心呐喊,这不公平!

  这绝对不公平!

  然而,这一切似乎都是命中早就注定的结局。

  公孙鞅拼命抗争,到处兜售自己的变法强国之策,但都被守旧派驳回。

  守旧派便是卫国的既得利益集团,他们又怎么可能让公孙鞅拿走他们的蛋糕,去分给平头百姓呢?

  公孙鞅在卫国游说十年,一事无成。

  他去找自己的君父做了最后一次游说,仍是迎来当头一棒:

  “你小子哪里是想强国?你是巴不得让咱卫国早点折腾完吧,你一个庶子,成天讨论国事,是想干什么?谋权篡位吗?”

  公孙鞅第一次感受到了人微言轻的痛苦。

  也第一次深刻认识到了,不彻底打破旧世界,便无法实现变法图强的理想。

  但要想打破旧世界谈何容易?

  公孙鞅决定等待时机。

  卫国是待不下去了。

  公孙鞅已经引起了贵族们的憎恨,一旦与自己血缘关系疏远的新君继位,必将性命不保。

  公孙鞅只好离开卫国,离开自己的家园。

  这是他人生最为灰暗的日子。

  先秦时期的孟老夫子在其著作《孟子》中写过如下文字:舜发于畎亩之中……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老夫子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就是想告诉失意中的人们一个屡试不爽的真理。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公孙鞅告诉自己,真正属于你的人生大舞台是在不久的将来!

  请相信,上天早就为你悄然安排好一切,眼前这点儿挫折,不过是你迈向辉煌进程的小插曲罢了,你不必太在意。

  所以,公孙鞅来到魏国,本来是打算大展宏图的,却不想在魏国也是遭受打击。

  他仍然找不到自己的舞台,仍然无法施展自己法家变法的抱负。

  请收藏:https://m.didou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