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五十一章推波助澜_帝国争霸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政务院宣布,提高进口关税10个点,降低进口关税到2个点,不分产品和种类,全部执行这个政策,目的就是限制进口,鼓励出口。

  同时在坤甸建设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商城,把夏帝国的本土生产的商品以及系统中有价格优势的产品,全部都摆到货架上,随便顾客挑选,价格便宜的连张伟自己都感觉不好意思。

  夏帝国提高进口关税,降低出口关税的措施,让所有国家都感觉到了庞大的压力。

  现在夏帝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出口国,最大的食盐和工业盐出口国,最大的五金件出口国,最大的日常生活用品出口国。第二百五十一章推波助澜

  日本和大清两国的市场上充斥着各类夏帝国的商品,虽然因为边疆租借导致有人抵制夏帝国的产品,但是在这两个国家都不用交税,而且夏帝国的产品质量优秀,价格更是低到离谱,想不买都不行,根本就没有影响到夏帝国产品的销售。

  美英法等国家的产品在日本和大清国根本就没有任何竞争力,他们都远离大清和日本两国,只是运费和运输周期两个问题就难住了大部分的商人。

  现在大清国的枪支弹药大炮等都从夏帝国购买,而且夏帝国援助了大清国部分军工生产项目,开始自产子弹以及步枪;而其他的机器设备等也是夏帝国援助的,很少从市场上购买;需要资金和物资庞大的铁路建设,夏帝国不仅提供贷款,低价卖材料,而且免费提供技术人员,还不附加任何政治条款,让英法美等国又失去了一大块肥肉。

  英法美等国在大清国的商行,已经没有以前的风光了,很多商行连续半年没有接到任何订单了。

  各国见夏帝国采取贸易保护政策,于是紧跟着都开始出台对本国企业的保护措施,这更加剧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矛盾。

  而夏帝国根本不害怕这种事情的发生,现在只是帝国内部以及新开辟的殖民地的的市场就十分庞大,本国生产的物资都很难满足,还需要张伟从系统购进和从大清国购进,根本不需要主动的去冲击别国的市场。

  而大清国内部市场和工业发展越来越繁荣,夏帝国建设半岛特别行政区、乐浪半岛、台湾、新洲和虾夷省,需要的很多物资都是从大清国购进的,因为不用走海关,使得夏帝国和商人做到互惠互利,大大促进了大清国工业的发展。

  看着大清国这块肥肉,而吃不到嘴里,欧美国家把夏帝国恨的牙根直痒痒,而又对夏帝国无能为力。

  为了加大对欧美经济危机的影响,夏帝国积极开拓新的市场,特别是要把便宜的粮食、枪支弹药、工业品卖出去,就是不赚钱也要挤压欧美国家的市场份额,加剧他们的金融危机,他们的金融危机多持续一天,夏帝国的实力就增强一分。

  对伊朗、巴西、智利等欧美国家的传统市场,夏帝国加大了对这些处于半独立状态国家的渗透,为此,张伟还专门合成了一批这些国家人员外貌的间谍和商人,让他们以侨民的身份进入这些国家,扩大与夏帝国的贸易。

  在夏帝国的扶持之下,这些人在本国很快站稳脚跟,并迅速的扩大市场份额,挤压欧美产品在当地的币值,惹得欧美国家敢怒不敢言,而欧美国家的经济危机却是越来越严重。

  而对德国,夏帝国则是采取的互惠互利的贸易政策,向德国出口他们紧缺的粮食、食盐、茶叶、香料、生铁、铜锭、锌锭、锡锭等产品,而从德国进口他们有优势的产品,比如机器设备、钢轨等夏帝国暂时不能大规模生产的物资。

  与夏帝国的互补型贸易,让德国尝到了甜头,更是让欧美等国家羡慕嫉妒恨,怎么这种好事就不能落到本国呢?

  德国境内受金融危机影响的较小,使得容克资本家的野心开始膨胀,加大了与英法争夺殖民地的矛盾,而这正是夏帝国希望看到的。

  为了加强德国海军的力量,在张伟的批示下,于1907年12月,以900万两白银(约合120万英镑)的赔本价格,销售给德国2艘兰芳级战列舰,这更是加剧了英法饿对德国的防范心理,同时他们对夏帝国也充满了仇恨。(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didou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