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章 、吏之不足_汉魏文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事的原本是相府,如今是魏国,朝廷插不上什么手。当然啦,绝大多数魏官都还挂着一个汉朝的闲职,比方说是勋就当回他的侍中了,且有不少汉官也上赶着请求挂一个魏国的闲职。

  不过一开始独独遗漏了夏侯惇,夏侯惇数次上疏,要求给他个魏国官号,曹操说了:“吾闻太上师臣,其次友臣。夫臣者,贵德之人也,区区之魏,而臣足以屈君乎?”我不是瞧不起你,而正是因为太看重你了,觉得魏国池塘小,让你也趴进来是委屈你啦。夏侯惇固请,曹操没有办法,乃拜其为前将军。

  魏国的武官系统,真正握有实权的是中领军、中护军,以及各路都督,而前后左右将军则为荣誉头衔,四征、四镇之类临时设置,不再设大将军、车骑将军、骠骑将军和卫将军。

  此外,魏国所有之五郡,地方官制也有所调整。郡以郡守主政,郡丞辅之,与中央相同分十二司(部)治事,方便上下衔接,另有督邮掌握监察权;县以县令长主政,县丞辅之,十二部并为吏选、户商、礼文、祠刑、虞度、兵工六科,以廷掾主监察。这些职务皆由中央任命,不得再私相征辟。仍以秩禄代官阶,但多增加了好多级:比公、中二千石、二千石、比二千石、千石、比千石、八百石、比八百石、六百石、比六百石、四百石、比四百石、二百石、比二百石、百石、比百石,乃至斗食。这样无形中提高了中层官员的待遇,并且给了他们逐级提升的动力。

  可是如此一来,吏部尚书陈长文不干了,直接找到是勋,质问他:“君设如此多职,其人何来?”我哪儿找那么多萝卜来填这些个坑啊。是勋心说我怕的是度部尚书王邑来叫苦,说俸禄不够发的,还真不怕你嚷嚷人才不足——要不要我把自家的门生、弟子全都推荐给你?

  中央官职也就罢了,虽然尚书下分十二部,但衙门并没有因此增多——原本的九卿都不设了呀,还有很多闲散的小部门也都合归尚书直辖;然而郡下再分十二司、县下设六科,都不再由地方官自己召师爷,而必须由朝廷任命,中下级官员数量瞬间多出数倍去,也难怪陈长文要头大啦。

  是勋所以要这样安排,面对曹操和群僚的解释是:“收地方之权且使镇抚得力也。”“收地方之权”是指各司、科的官员不仅仅向郡、县长官负责,而且直接挂接尚书十二部,那么郡守、县令长在辖区内就再也无法一言堂啦,有利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掌控;“使镇抚得力”,是指原本郡县长官多从当地招募师爷,遂使豪门对地方政务具备相当大的影响力,如今属吏皆由朝廷委派,则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这一弊端。

  说白了,如此设置以后,一方面增强了地方官署对辖区的控

  请收藏:https://m.didou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