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二章 、曳尾泥涂_汉魏文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升官掌权。只是随着曹家在军事上的连番胜利,他们将会在这种心理下,把曹操拱得越来越高,直到前面除了皇帝外拱无可拱,那么,代汉也便顺理成章了。

  即便曹操真跟他嘴头上说的那样,是汉室的忠臣,真走到了那一步,他也不敢逆潮流而行,否则不但自己死无葬身之地,就连曹氏一门都将覆灭。所以他只好用一句“设天命在孤,孤其为周文王乎”来拖着——反正我也活不久了,你们还是寄希望于我的儿子吧,左右不过多等几年而已。

  就是勋本人而言,他一直在暗中助推此事。然而论其根由,并非因为他是曹家班中人,或者曹氏亲眷,而是因为汉室已然腐朽,若不利用改朝换代的机会来一场彻底清扫,积弊将无法缓解。当然啦,最好的清扫方式是来一场大混战,直接把前朝给灭了,而象禅让这种把戏,就如同当年王莽代汉一般,后患实在太大,很难从根子上疗治沉疴。但没办法,若用前一种方式,全社会都要付出太大的代价,是勋从理智上相信“革命”要强过“革新”,但当身处其中的时候,情感上还是希望来场“革新”吧,“革命”……实在太过血淋淋了……

  然而他跟曹德虽然相交莫逆,很多事情相关自己离奇的出身,也是不敢坦然相告的。所以他跟曹德说,你哥要做丞相,这事儿是大事所趋,反对也无用,咱们坐观就好了。他劝曹德说,你不要赞成,身为曹操的亲兄弟,你不必在乎那点点儿拥戴之功,但是也千万不要反对,否则极易造成曹氏的分裂,给野心家以可乘之机。

  是勋嘴里这样劝曹德,可是心中却在考虑另外一个问题——我此番立功朔州,在京中引发怀疑和嫉妒,自己、诸葛亮等人身在局中难免懵懂,可是荀彧、郭嘉他们是一定能够瞧得出来的呀,为什么谁都不言不语,倒要个小吏吴质来提醒自己呢?

  好吧,荀氏、郭嘉,与自己略有心结,贾诩跟自己交情不到,这些人瞧出来了故意不说,或者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那都可以理解。可是从前没有想到,今天曹德一提才想起来,董公仁也在都中啊!公仁最熟此中之道,又与自己交情颇深(虽然比不上曹德和鲁肃),为何不肯相劝呢?是因为忙着推曹操当丞相,所以偶尔忽略了,还是别有隐情?

  在原本的历史上,曹操的一生,可以说受到两个人的影响很大,一是荀彧,劝其行霸道,为诸侯之伯以辅天子,另一个是董昭,劝其行王道,代汉自立。这两人所在的派别,最终将会引发外在和缓,内里却凶险万分的对抗。是勋本人终究主要靠自身才能而非姻亲关系才加入曹家班的,跟曹德没法比,无可翩然坐观也。必须要拉一帮打一帮。那不用说了。肯定是帮忙董

  请收藏:https://m.didou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