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章、舜舞干戚_汉魏文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于一时——总得等先平了袁绍,刘表、孙策等辈才能提上议事日程啊。

  这就算是得到了比较满意的答复,然后他又问了郑玄几个数学上的问题——郑夫子也算当代的算术达人了——随即便告辞离开。果然第二天,曹操就推荐鲁肃担任庐江太守,并命他在彭蠡组建水师——彭蠡在后世的鄱阳湖北,漫散于长江两岸,后世干涸(或即转向鄱阳湖),一半儿在庐江境内,一半儿在豫章境内。大司农郑玄也表态,将会拨付一定的物资,作为建军费用。

  鲁肃上殿接诏,跪拜而退,下来就找是勋,说诏命已经下了,你有什么建议,赶紧说出来吧。是勋先问:“卿可知江上作战,以何器械为先?”

  鲁肃说那当然是以弓箭为先啦,而且我听说还可以在舟船上安置一些小型的抛石机,用来攻击敌船。是勋笑道:“尚有二物,可胜弓箭。”说着话就从怀里掏出两张图样来,展开来给鲁肃瞧。

  中国古代因为地理所限,大规模水战的次数很少,不可能跟地中海沿岸国家相比,所以留下的相关记载也不多,并且模糊。是勋是读过不少史书的,但从中也完全无法把握水战的战术——在这个方面,他基本上没有什么可帮鲁肃的。他只能提醒鲁肃,在战斗中占据上游和上风,将会极大提升己方船只的速度和敏捷性,故而对于长江的水文和沿岸气候,必须进行长期的观测和规律总结,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话说后来的赤壁之战,曹操之所以战败,很大一个原因就是不熟悉当地气候——要是预先知道可能会刮东南风,以曹操打仗打老了的人,会不防备火攻吗?

  此外,是勋还提供给鲁肃两张武器图谱。第一张画的是“拍杆”,可能晋朝以后才被发明出来的水战利器,也即在大船船头竖立v字型的两条长杆,一条直杆为支柱,另一条斜杆,一端拴以重物,通过定滑轮和绳索与支柱相连,当靠近敌船后,即松开绳索,利用重物的重力势能来拍击进而摧毁敌船。

  第二样是火药罐,也即填满火药,并装有药捻的陶罐,与原本曹操在官渡用“霹雳车”所投放的火药罐非常相似,只是尺寸缩小而已,靠人力抛掷,用来引燃敌船。对于这东西的灵感,是勋前一世是读了几本相关日本历史的书籍,记得十六世纪的时候,毛利水军曾经运用一种“焙烙玉”或者叫“焙烙火矢”的武器,在木津川口海战中大败织田水军——其实就是这种火药罐——后来织田信长造出了铁甲船,运用大量管状火器,才在第二次木津川口海战中反败为胜。

  照道理说,既然日本人都已经有火绳枪等比较先进的管状火器了,没道理不会放火箭,可是对战当中不用火箭而用“焙烙玉”破敌,必然有其道理。

  请收藏:https://m.didou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